今天是2025年07月22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金融赋能:湖南工商大学“治水七星队”探寻乡村污水治理新路径

清澈活水流淌,映照乡村新颜。 7 月 10 日至 12 日,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治水七星队” 深入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黄泥铺村、靖港镇杨家山村及茶亭镇西湖寺村,开展 “三下乡” 社会实践,聚焦金融赋能农村污水治理,探索生态振兴路径。

(图1:图为“治水七星队”出发时在湘江楼前合影)

一线把脉:资金困局成污水治理瓶颈。在望城区白箬铺镇黄泥铺村,调研团队发现当地污水管网建设资金90%依赖财政拨款,年运维资金缺口达20万元。白箬铺镇污水处理厂技术负责人向调研团队介绍道:“污水处理厂吨水处理成本达1.2元,500吨/日处理规模初期投入超800万元。”最终调研显示,当前乡村污水治理存在三大痛点:财政依赖度过高、村民付费机制不健全、社会资本参与度近乎空白,可持续治理模式亟待突破。

金融赋能:创新工具破解资金难题。针对这一困局,团队在望城区靖港镇杨家山村村委会提出“财政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融资方案:通过绿色信贷降低建设融资成本,以污水处理收益权质押吸引社会资本,引入环境保险分担运维风险。团队实地考察了当地鱼塘水质改善情况。养殖户说:“自从水质改善后,鱼塘发病率降低,去年增收近5000元。”环境效益与经济回报的正向循环,为金融工具介入提供了现实基础。

(图2:图为“治水七星队”与靖港镇杨家山村村委会干部合影)

知识下沉:金融宣导破除认知壁垒。团队还在茶亭镇西湖寺村开展金融知识宣讲,将专业术语转化为村民易懂的"效益账"。“花钱要明明白白!” 李大叔的话推动设计透明监管。村委会负责人感慨:“宣讲让村民从‘怕花钱’变‘愿付费’,金融知识成了治水合力。”

(图3:图为“治水七星队”在西湖寺村医务室进行农村污水处理的宣讲)

调研成果:构建可持续治理新范式。三日间,团队走访三镇三村,回收有效问卷23份,系统提出“财政撬动、金融跟进、村民共治”的治理逻辑。下一步将重点完善三大机制:明确绿色信贷操作路径、规范收益权质押流程、优化差异化收费体系。当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治理末梢,这群来自湖南工商大学的青年学子正用专业智慧,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探索新路,以青春之我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担当。

团队:财政金融学院治水七星队调研团

文:财政金融学院李美君 彭锦雯

图: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许心甜

审核老师:刘振宇

上一篇:锤炼坚强作风,争做新时代的中流砥柱——年轻干部应以“三力”筑牢成长根基
下一篇:湖工商学子走进常德河街:溯根脉,察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