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发展网讯 (通讯员 徐榛翊 杨彤)2025 年 8 月 14 日至 19 日,浙江外国语学院“知行湖山・乡创共益”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遂昌县湖山乡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湖山乡坐拥仙峡湖、温泉、湿地公园等优质生态与文化资源,却受品牌声量不足、文旅资源联动不畅等问题制约,发展潜力未充分释放。实践团以6天沉浸式实践为纽带,通过政企调研、社区走访、技能宣讲与内容创作,将青春力量融入社区服务,探索新媒体赋能乡村文旅的实践路径,为湖山乡发展注入新活力。
政企社协同调研,摸清社区文旅发展脉络
8 月 15 日,实践团首站走进湖山乡政府,与副乡长、党委主任展开座谈,深入了解社区文旅发展现状与需求。党委主任详细介绍了湖山乡践行 “两山理念” 的成果:以 “护水兴乡” 为核心,依托 “天空之城” 项目实现生态环境蝶变,“一江清水送衢江” 理念已成为村民共识,社区环保意识显著提升。副乡长则直面发展短板:“湖山乡生态优势突出,但社区文旅资源整合不系统,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内容少、曝光低,难以满足社区文旅推广需求,这是当前亟待突破的问题。”
随后,实践团前往阿里云数字人基地,探寻技术赋能社区文旅的解决方案。基地负责人结合湖山乡社区特色,提出 “五好青年” 内容创作公式 —— 围绕 “好景、好吃、好玩、好搭子、好未来” 采集社区文旅素材,并现场演示 AI 工具批量处理素材的流程:“100 条 3-5 秒的社区原始素材,可通过 AI 生成 10 万条短视频,再用 30 个账号每日分发 3 条,能大幅提升社区文旅内容传播效率与覆盖范围。” 政企社三方的深入交流,为实践团锚定了 “生态 + 数字” 双驱动的社区服务方向,为后续行动奠定基础。
深入社区走访,挖掘乡土本真价值助力服务升级
8 月 16 日,实践团前往湖山乡黄泥岭村,沿山间步道走访躬耕书院与村委党委,与村民围坐庭院话家常,倾听社区发展诉求。躬耕书院是黄泥岭村重要文化地标,由杭州人士戴建军先生于 2008 年发起建设、2011 年正式落成,名称源自 “躬践农桑知国本,耕耘经史识心源”,徽派风格的白墙灰瓦尽显传统文化韵味,也是社区文化服务的核心载体。
作为公益文化平台,躬耕书院长期为社区提供文化服务:开设 “音乐筑梦班”,邀请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教师为当地儿童免费培训音乐,部分学员登上省级、国家级舞台;节假日开设国学课程,同步开展传统农耕文化传承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在与村民交流中,实践团了解到,村民对社区旅游发展期待较高,希望依托书院文化影响力与本地生态资源,吸引更多游客与艺术从业者,带动社区增收。实践团分析认为,黄泥岭村自然景观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加之政府持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文旅 + 艺术” 的社区发展模式潜力显著,未来需进一步推动书院文化、音乐特色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提升社区文旅品牌吸引力。
8 月 17 日,实践团转至湖山乡集镇区域,化身 “社区调研先锋” 开展街头调研:向村民讲解 “两山理论” 内涵,提升社区生态认知;向游客了解旅游体验痛点,收集社区服务改进建议;向商户收集经营与宣传需求,掌握社区文旅推广难点。当天累计回收有效问卷 300 余份,完成 50 余场深度访谈,“宣传内容同质化”“村民缺新媒体技能”“旅游路线分散” 等社区文旅发展关键痛点逐渐清晰,也让实践团后续社区服务行动更具针对性。
宣讲赋能・点亮村民新媒体技能火种
8 月 18 日,实践团针对前期调研收集的社区需求,开展 “新媒体赋能乡村宣传” 志愿宣讲,以 “实操导向” 设计内容,将复杂技能拆解为村民易懂的三个核心模块,切实服务社区村民。一是 “手机拍景技巧”,教村民用 “近景细节 + 远景层次” 突出仙峡湖、温泉等社区特色景观,解决拍摄不清晰、不美观的问题;二是 “话题标签用法”,通过 “# 遂昌湖山仙峡湖 #湖山温泉打卡” 等实例,讲解如何提升社区文旅内容曝光度;三是 “简易剪辑教学”,用手机软件现场演示给畲族节庆视频加字幕、配民俗音乐的方法,助力村民打造特色内容。
宣讲过程中,村民互动热情高涨,有人询问 “温泉雾气大怎么拍才清晰”,有人咨询 “自家农产品怎么拍能吸引买家”。实践团成员一一现场演示、耐心解答,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直接上手的 “宣传技巧”,让村民实实在在掌握了传播家乡、推广社区的 “新工具”,为社区文旅自主宣传储备了力量。
深耕内容创作,打造文旅 IP 赋能社区发展
6 天的社区调研与实践,最终凝结为一系列可落地的社区服务成果。在路线设计上,实践团串联仙峡湖、地心温泉、躬耕书院等社区特色点位,打造 “湖山生态一日游”“三天两晚休闲游” 两条特色线路,标注必体验的社区美食与民俗,为游客提供清晰指引,助力社区旅游接待规范化;在内容创作上,拍摄 15 条主题短视频,涵盖清晨仙峡湖晨雾、村民劳作场景、手工制作过程等,用真实镜头展现湖山乡社区魅力;在账号运营上,在抖音、小红书搭建 “知行湖山” 宣传矩阵,定期发布 “两山理论解读”“乡土故事分享” 等内容,目前已积累首批关注用户,为社区文旅宣传搭建了长期平台。
从初入乡野时 “用专业术语沟通” 的磕绊,到后来 “用村民听得懂的话讲宣传”,实践团在与社区的磨合中实现成长。这份成果的背后,是湖山乡政府的政策指引、阿里云的技术支持,更是村民们的积极参与 —— 三者形成的合力,让 “青春赋能社区服务” 不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
结语
浙外学子的脚步,丈量着湖山乡社区的每一寸生态与文化土地;新媒体的镜头,定格着湖山乡社区从 “资源好” 到 “名气响” 的蝶变瞬间。此次 “三下乡” 社会实践中,实践团以 “知行合一” 为理念,既为湖山乡社区带去了新媒体宣传的 “新方法”,也从乡土间汲取了社区振兴发展的 “真智慧”。
未来,实践团将持续优化社区文旅 IP 内容,协助村民运营宣传账号,让青春力量与乡土情怀继续同行,以更精准的社区服务,为湖山乡社区发展、乡村振兴书写更多生动篇章,也为当代青年以专业所长服务基层、贡献社会树立了鲜活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