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塞上宁夏暑意正浓。2025年7月12日至16日,吉林大学“乡约青春,心绘未来”社会实践团跨越千里,奔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这片从“干沙滩”蝶变为“金沙滩”的热土,以青春之姿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学子们怀揣热忱,通过精准宣讲与深度调研,将吉林的农业科技硕果与文化传承智慧,与闽宁实际深度融合,为这片奇迹之地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科技兴农,播撒希望种子
7月12日,福宁村的课堂暖意融融,“金色吉林”主题宣讲精彩启幕。实践团以“黑土地--大粮仓”为主线,精心设计互动环节:剖析玉米产业链,让孩子们见证“从田间到餐桌”的旅程;演示淀粉遇碘变色实验,点燃科学好奇,更延伸至食品工业、“隐形墨水”等趣味应用。“秸秆能变饲料!”“淀粉还能这么玩!”惊叹声中,吉林现代农业的种子悄然播撒进乡村少年的心田。同日,面向社区居民的科技宣讲同步展开,聚焦数字乡村建设。成员们选取人工智能在精准种植、病虫害识别、远程医疗等贴近生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农产品销售、提升基层医疗,助力弥合“数字鸿沟”,筑牢智慧乡村的认知根基。
文化润心,厚植精神沃土
思想的浸润,贵在润物无声。7月13日,实践团围绕“弘扬中华优秀廉洁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系列活动。读书分享会上,经典著作中的清廉思想与当代价值追求碰撞交融,让崇德向善、清正廉洁的理念在基层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夯实精神之基。带着宣讲的思考,实践团旋即深入一线,探寻“闽宁模式”的发展密码。
产业探秘,解码振兴动力
特色产业是闽宁腾飞的核心引擎。在禾美电商基地,学子们考察了菌菇等农产品从标准化种植、加工到电商畅销全国的全链条模式,深切感受“互联网+”让“闽宁好物”走向全国的力量。走进昌盛光伏生态产业园,“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复合模式,实现了土地高效利用与生态协同,绿色发展的实践魅力令队员们赞叹。探访贺兰神国际酒庄与立兰酒庄,从葡萄种植、酿造工艺到品牌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崛起,成为闽宁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的生动范例,为调研积累了丰厚素材。
治理寻根,筑牢振兴基石
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底盘。在闽宁镇镇史馆,成员们系统回顾了这片土地的光辉历程;深入原隆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干部深入交流,聆听党建引领下的网格化管理、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等鲜活经验,以及凝聚移民共建家园的动人故事。团队还广泛走访老乡家中,倾听最真实的基层声音。
情系山海,青春誓言
此次闽宁之行,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青年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庄重宣誓。实践团特别启动“吉大闽宁笔友计划”,通过明信片架起跨越山海的友谊桥梁,让吉大学子与闽宁镇学生心手相连,让建设乡村的情怀薪火相传。
从“干沙滩”到“金沙滩”,闽宁镇的巨变是脱贫攻坚的丰碑,更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五天时光,吉大学子用脚步丈量热土,用心灵感悟奋斗伟力。他们带着吉林经验,以宣讲传递新知,以调研探寻路径,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共同谱写了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实践课”,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胸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的昂扬风采!(作者: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