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中部,是闽中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地区,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双拥传统延绵不息。近年来,莆田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提升服务聚合度、精细度、幸福度、满意度,在新征程上实现了双拥工作新的高质量发展。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莆田市顺利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夯实工作基础,提升政策落实“聚合度”
着眼强化双拥工作服务中心大局作用,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始终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双拥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落实“五个纳入、五个统一”和“八个不忘、三个共同”,不断增强做好双拥工作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2020年以来,市、县两级议军会议研究解决问题165个。
以机制创新夯实基础。创新开展退役军人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被国家标准委列入全国第七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围绕“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标准化、服务机制常态化”目标,总结推广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工作台账、要素保障“四个统一”模式,进一步提升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高分通过国标委考核验收。
2023年8月1日,莆田市拥军优抚医院在九五医院正式挂牌成立。
以政策推力提升质效。始终坚持政策与服务同步发力,狠抓惠军政策落实。出台退役军人服务和保障“十四五”规划,制定军人军属优待政策11项,持续拓展优待项目清单,实现100%落实“交钥匙工程”项目、100%落实转业安置和随军随调、100%落实军人子女入读优质学校,努力当好广大官兵的“娘家人”。研究出台《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实施细则》,在省级目录基础上新增43项,推出196项优待项目,涵盖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优待保障。
强化拥军支前,提升联合保障“精细度”
立足部队所需,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拥军支前常态长效。突出军事需求牵引,建立平战一体、协调顺畅的军地协调机制,打造“全链条”“全方位”拥军慰问保障模式,在演训场地、物资供应等方面实现驻训部队一入莆即保障。
军地融合高标发展。健全完善军民融合需求对接、规划衔接、资源共享等机制,将部队建设纳入全市发展大局统一谋划推进,驻莆部队营区供水供电通信、道路改造、营区绿化纳入地方规划统一设计施工。严格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大力实施“交钥匙工程”,2020年以来落实“双清单”项目164个。
城连共建走深走实。同西藏某部基层连队结对共建以来,投入300多万元,援建“交钥匙”项目3个,慰问物资30多万元,全力改善戍边官兵工作生活条件。深入一线高原哨所开展军地“共学共建共促”和送医送药巡诊活动,组织小学师生为戍边官兵书写春节慰问信、制作贺卡、视频互动,巩固军民“山海情”,相关做法获全国双拥办领导批示肯定。
营造尊崇环境,提升军人军属“幸福度”
抓好政策落实,强化资源整合,使广大官兵不为后路担心、不为后院分心、不为后代忧心。
2023年8月25日,举行莆田市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国防与双拥知识竞赛。
塑造尊崇尊尚“文化圈”。持续深化军地“三共”活动载体,牢固树立关爱军人军属的社会风尚,扎实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双聚”专项活动和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系列活动等,不断提升科技、文化、司法、教育等拥军水平。2020年以来,军地单位共建结对80余对,开展各类社会化拥军优属活动200多场次,走访慰问边海防官兵家庭500多户,为900多户立功受奖家庭送去喜报,帮助解决军人家庭实际困难35件。
提升军人军属“生活圈”。着力构建便捷、高效、优质的生活服务体系,共建设特色退役军人服务站102个,军人驿站、拥军门店238处,设立“双拥主题广场”“双拥主题公园”8处,成立拥军社会组织6个,同81家企业签订拥军协议,涵盖饮食、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为部队援建拥军书吧、健身馆、营区绿化,赠送慰问物资等受到一致好评。打造任务一线部队“示范家属院”,在主城区“黄金”地段划拨15亩地块,减免天然气入户安装费用30万元,市政统一建设院区绿化亮化、道路硬化、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安装儿童娱乐设施、健身器材,进一步丰富居住生活功能。加大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力度,2020年以来共计353名学龄前教育阶段、305名义务教育阶段军人子女享受优待政策,92名军人子女享受中考加分政策入读优质高中,发放补助资金100多万元。
拓宽军人军属“就业圈”。坚持“阳光安置”“直通车安置”,按照不低于1:1.5的比例提供岗位安置军转干部,2020年以来接收转业军官166名,95.8%安置在公务员(含参公)岗位;接收退役士兵276名,100%安置事业(国企)岗位;接收进藏退役士兵92名,全部安置国有企业。市本级每年提供6个全额拨款事业岗位、各县(区)根据驻军体量安排一定数量全额拨款事业岗位,累计定向招考随军未就业家属36名;按照身份不变、专业对口的原则,解决随军家属随调49人;市、县(区)累计举办88场退役军人暨随军家属招聘会,全力解决随军未就业家属就业问题。
书写爱民答卷,提升军民共建“满意度”
广大驻莆部队官兵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探索一批拥政爱民新方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支持地方重点项目建设。驻莆各部队积极支持市重点工程建设,派出官兵、车辆参与市重点项目建设。在部队的大力支持下,高铁站、人行天桥、数据大楼等32个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助力地方乡村振兴建设。与地方结对开展文明共建等活动,挂钩帮扶乡村9个,拨付170多万元支持贫困村道路维修、村道路灯、水渠修缮等设施改善。团级以上干部(含营级单位主官)参加“1+1”助学结对活动,每人每年资助困难家庭学生金额不少于1500元;驻莆部队与示范学校建立结对共建关系,7所中小学上榜国防教育示范学校,1所小学被授予“八一爱民学校”,推进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
2024年7月30日,驻莆武警某部组织官兵抗击杜苏芮台风。
深化军地联防联治工作。聚焦地方所需、群众所盼和部队所能,驻莆部队官兵主动承担地方在维稳处突、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军分区、武警部队长期派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上街进行治安巡逻,维护社会治安。莆田自然灾害种类多,自然灾害频发。2020年以来,驻莆部队累计参与地方抢险救灾2.6万人次,救援转移群众7000余人次。
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莆田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完善双拥工作机制、丰富双拥工作内涵,奋力推动新时代莆田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