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18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感受皖南非遗根雕文化魅力,传承弘扬徽风皖韵传统文化

为贯彻落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积极响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近期,广德市桃州镇团委主动链接校地资源,组织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赴广德市桃州镇暑假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以皖南根雕文化为核心的深度研学实践。7月9日,青年学子们踏入桃州镇,探访省级非遗皖南根雕的魅力,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在触摸传统文化脉络中,践行文化传承使命。

倪老师为实践团成员讲解,摄影:陈婉滢

根脉所系,非遗传承有魂灵。皖南根雕作为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桃州镇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其艺术精髓在于“七分自然,三分雕刻”,以守护原生态为根基,与大自然艺术相融,所谓“天雕无价”。创作中,需深谙生态之道,该雕之处点到即止,不该动之处分毫不动,设计是灵魂,构思耗时远超雕刻本身。手工赋予的温度与文化内涵,是机械雕刻无法替代的珍贵——这既是根雕的传承密码,也是桃州镇用心守护的文化基因。

匠心所聚,艺术传承见精神。在根雕博物馆内,讲解老师带领团队逐一参观“竹韵”“根叙”“根魅”“根趣”展区,每一处都藏着诉不尽的故事与情怀。

在众多坚守与传承这门技艺的匠人之中,靳朝辉先生的创作与坚守尤为引人注目。靳朝辉先生曾是海军,退役后仍将对祖国海军事业的深情融入根雕创作,他的作品《远航归来》生动地刻画了潜艇兵的生活。

《远航归来》,摄影:陈婉滢

潜艇兵在潜艇这个封闭的钢铁世界里,常常数月不见阳光,在狭小的空间中执行任务,默默承受着孤独与压力。靳朝辉先生以细腻的刀工,在根雕上塑造出潜艇兵走出潜艇,重见阳光、享受新鲜空气时的神情——微微眯起的双眼,满是对阳光的适应与眷恋;用力呼吸的姿态,仿佛要把久违的新鲜空气都吸入肺中。除了《远航归来》,靳朝辉先生以生命致敬艺术,“惟日孜孜,无敢逸豫”,秉持“以根为本,重材质,求神韵”理念,将自然馈赠与人工雕刻有机融合,近两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政府特殊津贴。其作品题材包罗万象,从人物传奇到民俗风情,从锦绣山水到历史长卷,雕刀之下,传统厚重与现代灵动交相辉映,恰如“文者笔驰天下,雕者刀琢苍生”,用根与刀镌刻着中国故事与文化血脉。

《一带一“鹿”》,摄影:方爱丽

研学所悟,文化传承续新篇。展区内的佳作令人驻足:麻雀象征着积极向上,枯叶中肥硕的生灵象征着艰难之中的希望;“根趣”板块中,王羲之与鹅的典故、“一带一路”主题的“一带一‘鹿’”,让历史与时代在根雕中共鸣。此次参观让学子们深刻体会到,根雕不仅是技艺,更是自然与人文的对话、传统与当下的衔接。这份源于自然、成于匠心的非遗,承载着“天人合一”的智慧与“守正创新”的精神,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生动写照。守护根雕艺术,便是守护这份刻在民族基因里的文化自觉,让古老技艺在代代相传中,持续绽放照亮未来的文明之光。(作者:王紫薇,尚一鸣)

上一篇:“竹韵跨代·匠心传情”——湖南长沙恒华社区非遗竹编亲子手工坊
下一篇:内蒙古:“健康养生·书画怡情”主题活动走进兴安南路街道大台什路社区——书画艺术与健康生活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