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西部的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诞生地,亦是周秦王朝的发轫之处,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艺术之都”的美誉。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如今驻扎着一支英雄的部队——解放军第83集团军某旅,它正是朝鲜战争中声名远扬的长津湖死鹰岭“冰雕六连”的所属部队。
自8月初起,江苏省东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牵头,联合市新四军研究会、市委党史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融媒体中心等部门,组建“东台与死鹰岭冰雕六连课题寻访组”。他们跨越北京、浙江、福建、江西、沈阳等多个省市,历时两个多月,行程数万公里,通过深挖历史资料、采集健在老兵回忆、开展系统考证,以“溯源”“铸魂”“赓续”三重历史维度为脉络,精心整理出近万字的调查报告,只为厘清东台与“冰雕六连”的深厚联结。
10月19日,带着两个多月的调研成果,寻访组跨越千里抵达陕西宝鸡,赴约与“冰雕六连”所属部队官兵开展互动交流。历经8个多小时的辗转,当日15时45分,调研小组终于抵达宝鸡南站。刚走出车站,负责接待的部队官兵便在熙攘人流中一眼认出了这群远道而来的东台客人,陌生感瞬间消散,军地双方的手紧紧相握。安顿好东台一行后,官兵们又马不停蹄返回高铁站,迎接另一批特殊的“家人”——“冰雕六连”重建后首任副连长王永和的儿子王志宏、孙女王玮,以及王永和事迹挖掘人、江西上饶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刘智勇。

10月20日,在部队首长的陪同下,寻访组走进绿色军营,与官兵们开启“零距离”接触。他们先后参观“利剑荣誉殿堂”“‘四战’宣教室”与“旅史文化长廊”,每一处场景都令人心潮澎湃。静静陈列的荣誉勋章、定格战斗瞬间的影像资料、泛黄的历史照片,无声诉说着这支队伍的峥嵘岁月:从长津湖极寒中的坚守,到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钢铁意志始终是这支部队铸就不朽军魂的基石。近80载岁月变迁,昔日“冰雕六连”所属部队已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防空旅的精锐力量,“忠诚担当,不怕牺牲”的“冰雕精神”,如今已化为防空旅将士守护家国的硬核实力,在新时代续写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攻防兼备、全域慑战”的强军篇章。

此前,“冰雕连”对寻访组而言,是一个带着距离感的英雄符号;而当置身连队“冰雕大讲堂”,这份距离感瞬间消融。官兵们带来的“周文江英雄事迹宣讲”“当兵就当精兵 练就防空千里眼”“追寻前辈足迹 践行冰雕精神”等主题分享,不仅展现了新一代“冰雕人”以先辈为榜样、苦练军事本领的昂扬风貌,更让“坚决服从命令 誓死完成任务”的“冰雕连连魂”愈发清晰。
故事的伏笔,早在今年8月便已埋下。当时寻访组远赴江西上饶,探访“冰雕六连”重建后首任副连长、东台籍老兵王永和时,其儿子王志宏提及,女儿渴望接过爷爷的钢枪、投身国防事业。正因这份初心,此次宝鸡之行,寻访组特意邀请王志宏与王玮同行,让孩子近距离感受爷爷曾战斗过的连队的荣光。当主持人宣布老英雄的家属来到现场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面对熟悉又陌生的连队,王志宏难掩激动,哽咽着对官兵们说:“来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活着的父亲,他就藏在台下每一位官兵的身影里!”

随后,寻访组走进“冰雕连”生活训练区,实地观摩官兵的生活与训练日常。规范整洁的宿舍、功能齐全的训练器械,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国防现代化建设下军营的火热气息;而“冰雕连”群英塑像、“宋阿毛班”等随处可见的“冰雕元素”,更彰显着新一代“冰雕人”牢记前辈“忠诚担当 不怕牺牲”“人在阵地在”的誓言,传承革命传统、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定信念。

军地双方举行了“冰雕连精神研讨交流会”。大家共同观看了旅史专题片,以及寻访组结合两个多月调研成果制作的电视专题片《长津湖死鹰岭上的“冰雕六连”与东台——一段血脉相连的英雄传承史》。交流会主持人一句“很荣幸与来自59师177团发祥地的江苏东台领导相聚”,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东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金学宏向部队官兵介绍了东台悠久的红色历史、蓬勃的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开启“冰雕六连与东台”课题研讨的初衷与军地合作的展望。部队首长表示,东台的调研成果为部队挖掘“冰雕连”历史、开展传承教育提供了珍贵史料;军地携手研究二者关联,既能深化“冰雕连”精神内涵,更能激励双方朝着强军目标与地方发展目标踔厉前行,共同书写军事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交流会尾声,军地双方约定,将在适当时机于东台再次相聚,持续推进“冰雕连”精神内涵的挖掘与传承,让跨越千里的英雄之约,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鲁爱霖 王志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