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农村生态治理更是关乎民生福祉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2025 年 7 月 23 日至 25 日,一支由安徽财经大学队员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蚌埠市开展以 “‘节能环保・乡村治理’背景下安徽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用脚步丈量乡村生态现状,深入探寻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痛点与破局之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调研正式启动前,书香队已做好充足准备。7 月 23 日,队员们分工协作,通过政府官网、学术数据库、行业报告等渠道,搜集了大量关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文件、学术资料和地方典型案例 —— 从国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到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再到周边城市农村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队员们逐一梳理、分类归档。随后,团队围绕调研重点、方法和预期目标展开多轮热烈讨论,针对 “如何精准捕捉污染源头”“怎样设计通俗易懂的调查问卷”“如何确保访谈数据真实有效” 等问题达成共识,最终确定清晰的实践思路,并详细规划了未来三天的调查进度,为实地调研筑牢理论与方案基础。
7 月 24 日,书香队兵分三路,深入蚌埠市周边多个行政村开展实地调研。团队梳理出当地妥善处理,极易对污染的主要症结:水污染来源广泛,既有村民生活污水通过简易沟渠直排河道的 “明污染”,也有饲养家禽家畜产生的垃圾经雨水淋溶渗透,造成地下水污染的 “暗隐患”;固废污染则以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为主,这些垃圾若长期得不到土壤、地下水和空气造成 “三层污染”,破坏农村生态平衡。“前几年污染更严重,这两年虽有改善,但不少问题还是没从根本上解决。” 村民张大爷的话,让队员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农村生态治理的紧迫性。
7 月 25 日,团队转入深度访谈环节,先后与中环环保工作人员、社区干部、村民等群体展开交流。在与村民的访谈中,队员们发现,绝大多数居民对生活污水回收与综合利用的意识较为淡薄,“污水随便排,垃圾随便扔” 的观念仍根深蒂固。“村里没专门的污水处理地方,大家一直都这么排,也没觉得有啥问题。” 一位村民的表述,折射出基层环保宣传的薄弱。
书香队的三天实践,不仅是对蚌埠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的一次深度摸底,更彰显了当代青年学子关注乡村发展、参与生态保护的责任担当。正如队员王梓璐所说:“农村的绿水青山需要大家共同守护,我们愿做生态治理的‘先行者’,用专业知识为乡村生态振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