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0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瑶山筑梦突击队专访连山过山瑶刺绣非遗传承人赵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部署,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5年7月16日,广州华商学院瑶山筑梦突击队奔赴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大旭村,与广东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山过山瑶刺绣的传承人开展了深度交流与学习活动。此次活动搭建起高校学子与非遗传承人的沟通桥梁,让古老的连山过山瑶刺绣与新时代青年思维碰撞。同时,这也为深度挖掘瑶绣的文化根脉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文化产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让传统技艺成为乡村振兴、文化强省建设的有力支撑 。

连山过山瑶刺绣简介

连山过山瑶刺绣的历史与瑶族迁徙生活密切相关。据记载,瑶族在隋唐时期从北方迁至广东,形成了独特的游耕游居生活方式,被称为“过山瑶”。他们长期生活在深山老林,以刀耕火种和狩猎为生,迁徙时举族迁移至新居地。

过山瑶在迁徙过程中保留了传统刺绣技艺。刺绣以深色棉布为底,用红、黄、蓝、白、绿、黑、紫色绒线绣制花纹,图案多源于日常生活场景,如马头纹、蜘蛛纹等几何图形。刺绣作品常见于服饰配件,如围裙、头帕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非遗传承人介绍

赵娟与瑶绣的缘分,始于姑姑出嫁那年。二十余载光阴流转,这门手艺始终与她相伴同行。

2006年成婚时,赵娟身着祖母亲手缝制的瑶族传统服饰,那份来自血脉的文化印记深深烙在心底。2018年,出于对瑶绣的一腔热爱,也想亲手绣制一套属于自己的服饰,她正式踏上了研习瑶绣技艺的旅程。起初,她只能在照料孩子的间隙摸索自学;待基础渐稳,便主动向族中长辈请教繁复绣法,指尖的功夫日渐精进。2019年,赵娟走进小学,成为一名刺绣老师,教三四年级的孩子们学绣瑶绣。如今,瑶绣早已融入她的生活与事业,成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部分,串起了她对传统的坚守与对未来的期盼。

黄昭冉摄

传承人采访

问:过山瑶传统服饰有哪些特点?

答:我们过山瑶的传统服饰有不少特点,比如包含披肩和围腰,披肩比较重,多用珠子,围腰能围在前后,不方便的时候还能简化,都是整套搭配的。男士的服饰绣样少,女士的就不一样了,花边多,绣工还比较繁琐。

问:过山瑶服饰如何保养?

答:保养方面,每年6月6日,我们会把所有衣服都架在外面晾晒,之后再收起来。传统服饰平时也不常洗,就是为了避免掉色和损坏。

问:制作一套过山瑶服饰需要多久?

答:制作一套服饰的话,女士的因为花边多、绣工繁琐,还只能在空闲时做,最少得两年,甚至三年以上;男士的相对简单,花的时间就少多了。

问:过山瑶服饰对连山瑶族人民有什么意义?

答:过山瑶服饰对我们连山瑶族人民来说意义重大,它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作为瑶族人民,我们希望下一代能了解并传承下去,这样族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也更有自信。

问:过山瑶文化传承面临哪些问题?

答:不过,过山瑶文化传承现在面临着一些问题。会刺绣的老一辈越来越少了,年纪大的眼花,年轻人又因为生活压力不愿意学;瑶语的使用也在减少,小朋友大多说普通话;而且传承缺乏经费,很多活动比如瑶歌暑假班,都很难开展。

问:您对过山瑶文化传承有什么期望?

答:我对传承还是有期望的,希望年轻人能把老东西和新元素结合起来,推出受大众喜爱又价格亲民的产品;结合旅游推广,让更多人接受我们的文化;也希望下一代能热爱本民族的服饰,学说瑶语、学唱瑶歌,别让文化被遗忘了。

问:现在过山瑶服饰有哪些创新?

答:现在过山瑶服饰也有一些创新,有多种版本,比如绣在旗袍上,或者改良成现代款,方便出行,还能机洗。颜色上有改变,结合了多种元素,丝线、布料也和传统的不一样,不过我个人更爱用丝线,这样保留的时间能更久。

问:过山瑶刺绣的图案元素有什么特点?

答:我们的刺绣图案元素会绣生活中喜欢的事物,像路边的荷花。八角纹很常见,因为当地家家户户都种八角,它有防虫作用,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特别密切。

陈伟希摄

房庆艳摄

千年瑶山的晨雾里,针线穿过时光的经纬,将迁徙的足迹、生活的智慧与民族的魂魄,绣进了每一寸棉布。赵娟指尖的起落,不仅是对纹理的复刻,更是对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守护。

非遗从不是博物馆里静止的标本,而是流动在生活肌理中的活态传承。赵娟们的坚守,让过山瑶刺绣的故事不因岁月褪色;青年一代的探寻,让古老技艺在创新中找到新的坐标。

当文化自信扎根于民族的根脉,当青春力量汇入传承的长河,那些一针一线缝合的,不仅是服饰的经纬,更是一个民族对过去的致敬与对未来的承诺。 瑶情千载,绣梦未来,这份匠心终将在代代相传中,绽放出更璀璨的光彩!

卢瑶摄

(作者:单诗尹,刘童心,何胤霖)

上一篇:广州华商学院瑶山筑梦突击队专访连山壮歌非遗传承人梁联英
下一篇:科文学子卫国戍边兵团行:青春丈量边关线,赤诚铸就家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