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06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华南理工大学学子“三下乡”:青年聚力社区行,科学知识入民心

七月末,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创未来”突击队联合广东省海珠区前山街道造贝社区联合开展为期两天的食品安全科普系列活动,通过宣讲、走访、摆摊等多种形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识,为助力社区居民食品安全保障贡献青年力量,覆盖商业街商户与小区居民两类群体,累计服务群众超百人。

活动伊始,宣传队成员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并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主动了解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食品安全困惑,迅速拉近了与参与者的距离,有效调动了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在食品安全科普讲座中,宣传队围绕高风险食品识别、食品储存温度控制、隔夜食品处理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及预制菜使用规范等关键内容展开详细讲解。针对淀粉类食品,成员们指出凉皮、米粉等在夏季高温下易变质,变质后会出现表面发黏、拉丝等现象,一旦发现需立即下架;对于发酵类食品,强调湿米粉、河粉等若储存不当可能产生耐高温且毒性强的米酵菌酸毒素,颜色变红、变黑的绝对不能销售;而油炸食品在反复高温加热和长期储存后易发生油脂酸败,出现“哈喇味”时需立即停用该批次油脂。

图1、图2 团队成员针对商业街商户开展食品安全宣讲

科普环节结束后,宣传队成员对团队项目进行了介绍。该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酿酒酵母,以廉价红藻为原料,高效生产稀有人参皂苷Rh1。此项技术不仅环保可持续,还能确保成分的高纯度和稳定性,目前已成功构建高效菌株,实现红藻发酵产角鲨烯912mg/L,并获得稀有人参皂苷。针对项目,参会者积极提出建议与意见,现场互动氛围良好。

食品安全宣讲结束后,社区紧接着组织了登革热防疫专题宣讲,旨在提升居民对这一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意识与能力。针对登革热“无特效药、以预防为主”的特点,宣讲重点普及了防蚊灭蚊的核心措施:一是环境整治,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的积水容器,从源头消除蚊虫孳生地;二是物理防护,建议居民安装纱窗、蚊帐,外出时穿长袖衣裤,在暴露部位涂抹合格的驱蚊剂;三是症状监测,若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与蚊虫叮咬史,避免延误治疗。

最后,宣传队成员就中医药问题采访了陈医师。陈医师对人参的药用价值、生物合成技术、化妆品应用及适用人群等问题进行了专业解读。他还特别强调了人参入药的规范性:人参在中药配伍中常用于补气益血类方剂,如经典的“四君子汤”“生脉饮”等,通过与其他药材协同,实现“补而不滞”“温而不燥”的效果。但人参的使用必须遵循“辨证施治”原则,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合,若不对症使用,可能导致上火、气滞等问题,反而影响健康。

图3 团队成员采访陈医师

7月27日,宣传队成员在街道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微生物探险家”互动科普摆摊活动,通过趣味游戏与居民分享合成生物学及食品安全知识,吸引了100余名青少年及家长参与。

图4、图5 团队成员开展"微生物探险家"互动摆摊

活动伊始,团队在街道门口发放登革热防治宣传单,并与街道工作人员合影,普及夏季健康防护要点。随后,团队转场至小区广场,设置互动摊位,以“微生物连连看”“食品安全小侦探”“拼图大挑战”等5个游戏为核心,引导居民在玩乐中学习。

游戏环节设计巧妙,融合科普与趣味性。在“微生物套圈大挑战”中,孩子们需套中贴有微生物名称的瓶子并回答问题,学习酵母菌发酵、乳酸菌作用等知识;“食品安全小侦探”通过判断题形式纠正常见饮食误区;“拼图挑战”则以团队吉祥物为载体,让参与者直观认识微生物结构。参与者每完成一项挑战即可集章,兑换定制文创奖品,如钥匙扣、明信片等。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团队还发放了《预制菜选购指南》,解答居民日常饮食安全疑问。一位家长表示:“游戏让孩子轻松记住了知识,连我们大人也学到了不少!”

图6、图7团队成员科普微生物相关知识

本次"青年聚力社区行,科学知识入民心"系列活动中,华南理工大学“合创未来”突击队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专业科普+游戏化传播"的创新模式,先后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题讲座、登革热防控宣讲、中医药知识访谈及"微生物探险家"趣味科普摆摊等丰富多样的活动,累计服务群众超百人;活动内容既涵盖高风险食品识别、食品储存规范等实用知识,又融入团队自主研发的合成生物学技术成果展示,更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游戏让科学知识生动可感,实现了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担当,为构建健康社区、普及科学知识探索出了一条寓教于乐的新路径。

图8 团队成员与小区居民合照

(作者:李子琳 周龙 梁易琳)

上一篇:南理微光织梦行:青春实践显担当
下一篇:地韵湘行支教实践团三下乡|“探秘渡头遗址,共溯文明之源”实践活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