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5月30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竹园社区:艾草破圈激活基层治理 端午民俗织密民生网络

当艾草以花艺形态 “破圈” 入户,当绿豆糕的甜香串联起邻里温情,竹园社区党委以 “破圈吧,艾草君” 为主题的端午活动,正将传统民俗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柔性纽带。5 月 28日上午,一场融合艾草花束制作、时令糕点品鉴与高龄慰问的特色活动,让居民在感受传统文化新意的同时,触摸到社区治理的温度肌理。

 

 

花艺课堂里的治理密码:从 “被动参与” 到 “主动创造”

“把艾草斜着剪,层次就出来了!”社区活动主理人叶帆话音未落,退休教师陈阿姨已熟练用麻绳绑扎花束,还不忘提醒邻座:“菖蒲叶尖容易划手,我带了创可贴。” 这场看似普通的手工课,暗藏社区治理的巧思 —— 活动物料由“护竹”企退居民议事会提前两周采购,连绿豆糕的口味都是在居民代表们投票选出的低糖款。“以前参加活动像完成任务,现在从选材料到摆桌椅,都有我们的主意。” 年轻妈妈林女士指着花束中自己装饰的 “平安” 符说,当艾草被赋予创作主权,居民自然从 “旁观者” 变为 “共建者”。 

 

 

 

 

   

绿豆糕里的民生刻度:舌尖记忆唤醒治理共识

品鉴区的长桌上,青碧色的绿豆糕印着社区 LOGO “竹节纹”,旁边放着网格员手写的 “民俗小贴士”:“明代《酌中志》记载,端午吃豆糕可去暑气……”老党员居民李大伯边吃边掏出手机:“我要拍给老家的弟弟看,城里社区连传统糕点都做得这么讲究。” 更特别的是 “糕香传情” 环节 —— 每块绿豆糕都贴着 “心愿便签”,有人写下 “希望小区增设晾衣架”,有人画上 “给社区活动点赞” 的笑脸。这些便签当晚就被整理成治理需求清单,真正实现 “一口糕点,一份参与”。

 

竹篮走访中的治理温度:艾草为媒连通民生末梢

“张奶奶,您上次说的楼道灯问题,今天就给您跟进!” 网格员小俞的竹篮里,除了艾草花束和绿豆糕,还装着社区民情日记本。78 岁的独居老人抚摸着花束上的驱蚊香囊眼眶泛红:“往年看别人家门口挂艾草,心里直犯愁,今年你们不仅送来花,还把我念叨的小事记这么牢。” 在行动不便的王爷爷家,网格员用艾草菖蒲摆出 “平安” 造型,顺便帮老人完成了养老认证。据统计,此次慰问同步收集到适老化改造、文化活动需求等 12 条建议,全部纳入社区 “竹园社区民生微实事” 台账。  “艾草破的不只是民俗形式的圈,更是基层治理的思维圈。” 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佳在活动总结中展示着居民创作的 “艾草治理思维导图”—— 从花材采购对接辖区花店,到慰问路线结合网格巡查,每个环节都体现着 “治理资源再开发” 的巧思。如今在竹园社区,门楣悬挂的艾草花束成了 “民情风向标”,独居老人家门口的艾草新旧程度,甚至成为网格员评估关爱频次的直观依据。

这场飘着艾草香的端午活动,恰似一枚基层治理的 “活细胞”:当传统民俗的根系深扎民生土壤,当居民指尖的温度融入治理脉络,便能生长出既守护文化根脉、又滋养现代生活的社区新生态。正如居民童阿姨在活动留言簿上写的:“艾草破圈进我家,从此社区是我家。”

上一篇:话端午、品粽香——湖南省长沙市东站社区一站式体验传统佳节魅力
下一篇:运城时装周—寻根丝绸之源“半颗蚕茧”研讨会在山西运城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