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5月29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回家的钥匙”关爱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公益行动青岛启动暨警营开放日活动暖心启幕

为关爱阿尔茨海默病群体,织密城市记忆守护网络,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治在线》栏目从武汉出发,2024年,去到郑州,2025年,“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第三站来到青岛,一年多的时间里,“回家的钥匙”已经守护了5000多个的家庭。

5月23日下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治在线联合青岛公安在青岛市市北区大鲍岛广兴里开展“回家的钥匙”公益活动暨“政府开放月”警营开放活动。“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在青岛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治在线联合青岛公安共同发起,通过发放智能防走失钥匙扣、搭建警民联防机制、开放警营互动体验等创新举措,为认知障碍老人及家庭构筑"爱的导航"。

科技赋能+警民联动,打造城市记忆守护网

为青岛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免费配发智能定位钥匙扣,内置紧急呼叫按钮与北斗定位系统,家属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位置。公安系统同步建立"绿色响应通道",110指挥中心对佩戴钥匙扣的走失人员优先定位救援。

“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直播现场,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辽源路派出所民警陈海峰、青岛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长江路派出所民警简齐恒、青岛市公安局城阳分局棘洪滩派出所巡警中队中队长姜谷帆分别讲述了他们救助走失老人的警情事例。

青岛市公安局城阳分局棘洪滩派出所巡警中队中队长姜谷帆讲述今年三月份发生在城阳的一起救助99岁走失老人的真实警情。姜谷帆表示,在基层派出所工作了十四个年头,确实救助过许多令其印象深刻的老人。其实,走失的老人绝大多数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阿尔茨海默病,担心的是走失的老人患有其它基础病,更担心的是有的老人还需要定时定量服用药物,最担心的就是上述这些情况的老人在天气恶劣的时候走失。早一分钟找到,也就能早一分钟确保老人的安全。

“老人走失警情,是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警情之一,刚才姜队长介绍的是热心市民发现走失老人报警求助的情况,还有一种是家属发现老人出门,长时间没回家报警求助,这两种情况处置起来都比较困难,因为走失老人处于失忆状态,分不清东南西北,记不清住哪里,也不知道子女和亲属的电话,寻找起来费时费力,难度较大。”民警简齐恒说道。

“我们辖区的一位蔡大爷也是这种情况,近一年来多次出现走失求助的情况。有时是家属焦急报警求助,有时是老人被好心的路人送到了派出所。去年冬天,民警在街头找了近两小时才发现冻得发抖的蔡大爷。和家属沟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病情的特殊性,老人经常不明原因地焦躁不安,家人是又心疼又无奈。”民警陈海峰说道。

“每一次找回老人,都是一次重生。”民警陈海峰说:“在对老人的家属回访中,有一位家属说的这句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多方共筑"记忆防线",公益行动持续升温

为加强全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关爱,自2023年以来,央视总台联合各地公安机关联合开展“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

据了解,“回家的钥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治在线》栏目组织设计制作的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电子设备,免费发放给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人,可挂在钥匙环上使用。设备内记录了老人居住地社区民警及家庭成员信息数据,家属和社区民警可通过后台对设备进行定位查找。如群众发现走失的老人,可通过使用手机扫描钥匙上的二维码,获取老人所在社区的民警电话号码进行联系。

 

 

活动现场,民警与工作人员详细登记了每位申领人的基本情况

前期,“钥匙”已经在武汉、郑州进行了定向投放,活动现场连线了武汉的民警李书同志,为大家分享介绍如今“回家的钥匙”在武汉的使用情况。

此外,作为“回家的钥匙”定位钥匙扣前期试用家属,来自青岛市市南区八大峡街道的苏大娘也分享了“钥匙”的试用体验。“6年前,我就发现老伴经常忘东忘西,后来去青岛市立医院检查,确诊得了阿尔茨海默病。老伴有时候一不留神出去就经常找不着回家的路,每一次心里我都很着急,多亏总能碰到好心人。有时候物业发现了会给我打电话,有时候有好心人发现了会报警,光派出所的民警都给找到十多次。”苏大娘说道,“前一段时间,八大峡派出所的民警专门来我们家给我们送来了一把‘回家的钥匙’,帮助我安装好了以后,又耐心地教着我怎么用。我一看,真好,带上这个钥匙,从手机上就能看到他的位置。现在我出门的时候就给老伴带上这个‘回家的钥匙’,可以随时掏出手机上看看老伴的位置,心里踏实多了,再也不用担心老伴跑出去迷路了。”

去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青岛市公安局联合开展“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开启试点工作,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兴隆路社区也是首批试点社区之一,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兴隆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全国最美基层民警马怀龙在现场也和大家分享了他用46把钥匙和“回家的钥匙”守护辖区群众的故事。“我所在的兴隆路社区是老城区,老年居民占比较高,老人走失是比较常见让人揪心的警情之一。”民警马怀龙说。

试点后,他们为易走失老人配备了智能钥匙。今年初,同样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刘大娘外出时走失,家属通过“回家的钥匙”实时定位,发现刘大娘正在5公里外的商圈。他们依托系统精准锁定活动区域,与家属一起不到20分钟便在一家商铺门口找到老人。

作为基层社区民警,他随身携带的46把居民家门钥匙,承载的是群众对他的信任;而今天这枚“回家的钥匙”,承载的是全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关爱。同时,马怀龙也呼吁更多市民朋友加入守护行列,当发现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时,请及时拨打110报警或联系当地民警。 

关爱特殊群体需要城市温度,更需要制度保障。这场"以爱为钥"的城市行动,正在为迷途的记忆点亮归家的灯塔。即日起,青岛本市居民如有使用需要,请到老人所在辖区派出所进行咨询登记,经核查后将由社区民警进行定向发放。也可通过“青岛公安”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申请。留言内容包括老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居住地址以及家人的联系方式等。审核通过后,由您所在辖区派出所社区民警进行对接联系及定向发放。

 

所有“钥匙”由项目团队联动公安部门免费定向发放

公益之路没有终点,关爱老人的行动永不落幕,希望今天的活动能化作一颗种子,种在每个人心间,让更多人加入守护老人的行列,用耐心与爱为他们编织记忆的网,点亮回家的灯。

除现场公益活动外,青岛公安警营开放活动的现场也是热闹非凡。

政警协同开放日,解锁城市暖心服务 

作为"政府开放月"特色活动,根据青岛市政府统一部署,青岛市2025年“政府开放月”系列活动之青岛公安警营开放活动于5月23日在青岛市市北区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博山路小广场成功举办。

活动现场,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交警支队、户政处、特警支队、禁毒支队、食药环侦支队、森林警察支队、地铁分局等8个警种部门联合设立互动展区,通过现场展示、知识讲解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青鸾特巡队以整齐划一的警体拳表演展现专业素养,地铁分局的警犬实战演练则生动呈现了特殊勤务力量在治安防控中的关键作用。

宁安路小学师生特别献上原创歌曲《谢谢你守护了我们》,用真挚的歌声传递对人民警察的崇高敬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治在线》栏目同步开展的“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成为亮点,通过案例分享和智能钥匙扣功能演示,唤起社会对易走失老人群体的关注。现场观众积极参与互动,自发在社交平台传播公益理念。

本次活动有效搭建了警民沟通桥梁,既展示了青岛公安的专业形象,也增进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支持。青岛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创新政务公开形式,为平安青岛建设贡献力量。(来源:青岛市公安局)

上一篇:江西玉山: 热情服务暖人心 情系商家办实事
下一篇:中交一公局集团建筑公司武清项目开展大风天气后特种设备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