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等7部门启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中国社区发展网讯 据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4月16日消息,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近日人民银行会同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启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示范工程旨在探索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
日期:2021-04-16西海固的蜜里,淌着百花香”
桃花红,杏花粉,山上花树如云,远远就能听见蜂群嗡嗡作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眼下正是蜜蜂传花授粉的好时节。谁能想到,30多年前,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蜜蜂,是要饿肚子的。 孟塬乡小石沟村村民陈俭银今年57岁,家里世代养蜂。打他记事起,当地养蜂酿蜜就在逐年减产。小时候听老人讲,早先一窝蜂一年能出几十斤蜜,可他从未见过。一窝蜂满打满算,产量从10斤降到8斤,后来不但摇不出蜜,还把蜜蜂给饿跑了。 当地养
作者:李增辉 王汉超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1-04-16浙江宁波:美丽乡村开启“美丽经济”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毛岙村多方筹集项目资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村庄的整治力度,先后建成生态公园、环村登山步道、环湖自行车道等,村庄面貌日新月异,精品民宿也遍地开花。 近年来,浙江宁波市江北区以农旅、文旅融合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毛岙、南联等一批偏远山村生态、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成功打造以田园北郊、艺创鞍山、洪塘湾等为代表的农村产业转型发展典型,有效盘活村级闲置资源,点亮美丽乡村的美丽经济。 4
作者:徐昱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16青海来玉村的“小康步伐”
2017年5月11日,天气晴,星期四。崎岖的山路左盘右绕,山上云雾缭绕,翻过最后的垭口,终于见到来玉村全貌。村民们知道今天我们要来,高兴地迎了出来。朴实憨厚的笑脸和渴望富裕的表情,真是触动了我的心。这是李玉栋写下的第一篇驻村扶贫日记。 45岁的李玉栋是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黄化供电公司职工,2017年5月被派驻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尖扎滩乡来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几年来,他的扶贫日记记录了这个
作者:顾玲 白玛央措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15华中农大傅廷栋院士:把油菜花变成“致富花”
几十年来,在华中农业大学的师生心中,流传着傅氏六件套的说法草帽、挎包、深筒靴、水壶、工作服、笔记本,这正是年过八旬的傅廷栋老师最广为人知的形象,往油菜地里一站,与普通农民看起来没什么两样。傅老师是一个对下田上瘾的人,总是能发现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学生们这样评价,老师是把油菜地当成了传道授业的主战场,坚持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培养学生、培育团队,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
作者:何红卫 乐明凯编辑:农民日报·中国农网日期:2021-04-15河北邢台赵村 :产业兴了 乡村美了 精神富了
仲春时节,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赵村村北的储备林里,林下种植的板蓝根、木香等中药材长势喜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行走在村内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一盏盏路灯竖立在村道两旁,一幢幢农家小院整齐划一,还有满眼的绿色使人顿觉清爽 然而,7年前的赵村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贫困村。雨天泥巴路,晴天飞沙伴,外村姑娘不敢嫁,村里小伙儿愁上愁。是当时赵村的真实写照。 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怎么脱贫成了赵村村民的一块心病。
作者:张文丽 王刚编辑:农民日报·中国农网日期:2021-04-15甘肃元古堆村的脱贫之变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3年3月4日拍摄的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村民在家养驴的情景。下图为2019年3月11日,在渭源县元古堆村,甘肃圣源中药材有限公司就业扶贫车间员工在晾晒中药材。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3年3月4日拍摄的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乡道。下图为2021年2月6日在渭源县元古堆村拍摄的乡村道路和易地扶贫搬迁点。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3年3月4日拍摄的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
作者:吴鲁 马希平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15陇南渐破“难弄事”:农产“利润”都在山外面
甘肃省陇南市初春山谷中盛开的油菜花。 2021年甘肃陇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当地农特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要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这意味着,陇南重点打造的茶油椒药酒等产业,要高质量走出秦巴山区,利润最大化反哺归山、富民兴陇。 事实上,近几年,在当地脱贫攻坚立下汗马功劳的茶叶、药材、花椒、油橄榄、白酒等产业,不仅让大山环绕的陇南民众脱了贫、致了富,也打造出了一些能出山闯市场的甘味品
作者:殷春永 魏建军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4-14青海海晏:“电商”风吹农牧区 富农便民育新机
这款衣服做工非常细致,上面的花纹都是绣娘一针一线纯手工刺绣出来的,图案非常精美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电商工场里,海北仁毛百吉纳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仁毛正在通过直播平台将产自海晏的民族服饰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产品有了好销路,电商平台是关键!自2020年,海晏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启动以来,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建设电商平台,让海晏县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民族手工艺品、特色牦
作者:孙海玲编辑:农民日报·中国农网日期:2021-04-14贵州黔西:化屋旅游持续火爆 助推乡村振兴
4月13日拍摄的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风景(无人机照片)。 4月13日,村民在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扶贫安置点进行带货直播。 4月13日,村民在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扶贫安置点摆放蜡染旅游产品。 今年春节以来,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旅游业持续火爆,当地政府因地制宜,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秀美风光和民族特色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览,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作者:范晖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14广西马山:金银花产业助增收
4月13日,在马山县加方乡大陆村,农民在采摘金银花。 4月13日,在马山县加方乡大陆村,村民在包装金银花。 时下,广西马山县进入金银花采摘季,当地农民抢抓农时,采摘金银花供应市场。马山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是助力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作者:陆波岸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14贵州茶区:眼中的绿水青山变成荷包里的金山银山
春天万物复苏,春雨飘飘洒洒,行走在贵州茶区,随手摘下几株鲜嫩的茶芽,品味着迎面轻抚的几缕清风,身心所到处皆是茶香。好山好水出好茶,通过多年的发展,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看贵州的茶产业格局已悄然形成。 从种茶、制茶、卖茶到品牌打造、三产融合再到生态优美、富民彰显,茶叶已经成为多彩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茶产业已经发展成为贵州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 如何将一片叶子发展壮大成一个产业,带动近340万人走上
作者:肖克 刘久锋编辑:农民日报·中国农网日期:2021-04-13以换届促融合 村庄聚合发展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结合实际,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将631个行政村调整为159个新行政村,并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针对融合度不高、群众认同感较低、选民组织难的问题,大胆探索实践三抓三促工作法,实现以换届促融合、以融合保换届,积极推进村庄聚合发展。 抓实基础促民意凝聚 高唐县委统一领导,镇(街道)党委具体负责,统筹推进村庄规模调整后换届前期准备工作。 摸清集体家底。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
编辑:中国社区报日期:2021-04-13贵州余庆:坝区现代农业建设如火如荼
4月11日拍摄的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白泥镇团结村现代农业蔬菜种植示范坝区(无人机照片)。 4月11日拍摄的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白泥镇团结村现代农业蔬菜种植示范坝区(无人机照片)。 4月11日,村民在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白泥镇团结村现代农业蔬菜种植示范坝区劳作。 春耕时节,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白泥镇团结村现代农业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的农民抢抓农时,忙着春耕、春种、春管,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余
作者:范晖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13惜水如金!中原春耕灌溉技术“不简单”
尉氏县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自动喷灌设施正在浇水。 今年春旱时,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村民石长锁用遥控器打开地里的自动喷灌机,不到一天时间就把自家的6亩小麦浇完了。 现在真是太方便了,省时、省力、省水。石长锁说。 追溯到60多年前,为了能省水、省工,农民们也是想尽了办法。1957年,河南洛阳偃师市东寺庄村村民创造了用皮球控水的节水灌溉方式,在当时被评为全国农业先进典型。 据介绍,1956年,东
作者:刘金辉 李新义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13重庆铜梁:美丽乡村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近年来,重庆市铜梁区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基层组织、基层治理,打破二元边界、畅通城乡血脉,推动城乡融合、镇村融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让龙乡的田野上处处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一幅幅村美民富的画卷徐徐展开。 以60公里的铜梁西郊绿道为例,对沿途村民和业主来说,不仅是一条景观路,更是产业路、致富路。沿线的巴川街道八一路社区,是西郊示范片田园综合体宜机化改造首批村社之一。在这里,300亩曾
作者:马晶涵编辑:中国网日期:2021-04-12甘肃金昌龙景村: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
春天,柳树抽芽,桃花盛开,寂静了一个冬天的龙景村重新热闹起来。 因西靠龙景山而得名的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镇龙景村,距离金昌市区只有5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城郊型村庄。 过去,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村民生活环境差、收入低,少有外人来访。 近年来,龙景村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完成了全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新建农宅600多套,硬化村内道路15公里,种植各类林木10万余株,架设人饮管线1.
作者:谢晓玲编辑:新甘肃·甘肃日报日期:2021-04-12新疆:梨农授粉用上无人机
目前,位于天山以南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梨花竞相绽放,进入梨树授粉关键时期。在新疆铁门关市一处香梨示范园里,无人机在执行高效液体授粉作业,这项技术将使梨农从繁重的授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新疆南疆等地,梨树花期很短,且往往伴随沙尘天气,梨树授粉作为梨产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以往通过人工授粉或者蜜蜂授粉进行。随着人工成本不断增加以及产业健康发展需要,以蜜蜂采集的高活性授粉用花粉联
作者:丁磊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12海口城西村:发展集体经济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4月8日上午,在海口秀英区东山镇城西村委会休闲广场上,村民三三两两休闲纳凉。说起近年来村里的变化,82岁的黄阿婆脸上笑意满满,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还有了路灯,出行很方便。 这不仅是黄阿婆的感受,对于村里发生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中,喜在心头。近年来,城西村不断完善村里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养殖鱼塘、光伏发电等村集体产业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全村高质量脱贫摘帽,并因地制宜种植柚子、椰子等果
作者:刘杰 陈创淼编辑:海口网日期:2021-04-09湖北五里村:红色引擎激活新动能 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近年来,鹤峰县五里乡五里村依托红色资源,加大红色遗址保护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深挖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逐步形成红色文化+多元产业互促共赢的发展模式,促进了乡村振兴发展。 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品牌 拓展红色产业链条,催生新产业新业态。近年来,鹤峰县充分利用红色优势资源,加强对红色遗迹等建筑、设施的合理开发、保护利用,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助推乡村绿色生态发展,以红色+民俗红
作者:李林芮 李子逵 周龙霞编辑:恩施晚报日期:2021-04-09
